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中国草原类型博物馆”甘肃草原退化趋势逐步改善
21-04-30 17:01中国新闻网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中国草原类型博物馆”甘肃草原退化趋势逐步改善
中新社兰州4月30日电(记者冯志军)近年来,素有“中国草原类型博物馆”之称的甘肃,投入多种科技手段在草原保护建设、草地利用和管理等方面,探索不同区域草原生态修复模式。目前,甘肃草原生态环境退化趋势逐步得到改善,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2%以上。
记者30日从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甘肃开展了多项草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高寒湿地退化预警方案研究等工作,构建了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类型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体系,推广治理高寒退化草地12.9万亩,多种生态保护利用技术模式和典型经验被大范围推广。
甘肃拥有天然草原2.68亿亩,占国土面积近四成,有可利用草原2.41亿亩。作为典型的农牧过渡区,甘肃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多样性,决定草原类型较多,占中国草原类型逾七成。
作为西北内陆省份,地处黄土、内蒙古和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的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严重,草原退化亦是长期“困扰”。近年来,依托退牧还草、已垦草原综合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控等工程项目的实施,该省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初步得到控制,草原植被有效恢复,局部地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生态效益初显的同时,甘肃也在探索改善民生的经济效益。据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介绍,目前,甘肃已成为中国草产业试验试点区和全国最主要的优质商品草储备供应基地,成为全国草产品流通的重要集散中心和价格中心。据初步统计,该省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2400多万亩。
“尽管草原生态环境整体趋好,局部地区退化速度有所减缓,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仍面临挑战。”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表示,特别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自然灾害等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瓶颈”,全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完)
责任编辑:赵满同 冯志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2021-01-18“黄河之肾”甘肃玛曲草原植被覆盖度逾98% 有效阻止草场沙化2021-01-19甘肃阿克塞:哈尔腾草原雪后百头藏野驴转场觅食2021-01-19野生动物的乐园 哈尔腾草原雪后百头藏野驴转场觅食2020-11-254.5万平方公里大草原实现“全域无垃圾” 甘南以环境治理推动脱贫奔小康
精彩推荐临夏永靖:荡舟太极岛 “郁”最美春色金城5月保密宣传活动不断 MV《山河之脉——保密者之歌》首发【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凉州熏醋醇香千年的甘味 向战而歌高原行 ——武警甘肃总队文艺轻骑队赴基层部队慰问演出【五一游甘肃】城市向南有风景 兰州后花园临洮有片水景丹霞红艳艳【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临夏路街道:构建共享社区 美好生活讲好陇原红色故事 做好媒体融合新发展2021兰马公益计划启动 150个公益名额等你点亮
关注我们
人事任免 04/30刘宗斌当选永登县人民政府县长04/30孙洋当选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区长04/29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免职名单04/28天水市政府关于杨小平等职务任免的通知04/27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朱光宏等同志任职的通知04/27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韩小林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04/2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乔振华同志任职的通知04/2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1
2021河州牡丹文化月正式启幕(图)
2
靖远杜克梅:新生命的“摆渡者”
3
靖远李鸿奎:群众的事记在心里头
4
文县:提升城乡面貌 共建宜居家园
5
金塔:“莓”好产业奏响富民增收曲
6
庄浪:以党史学习教育促乡村产业振兴
7
康县:提升城市“容颜”打造便利优美人
8
高台:落实兜底保障筑牢“返贫”防线
9
西和洛峪镇:易地搬迁让群众住进新房子
10
临泽: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打造乡村旅
11
康县: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党史学习教育
12
庄浪:学党史办实事 助力春耕生产
13
金塔: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为群众美好生
14
甘肃岷县:党史学习教育声声入耳字字入
15
兰州市与海康威视公司合作项目协调推进
热点专题【专题】甘肃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绘就甘肃黄河“风情画” 做好黄河“大文章”【专题】聚焦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2021全国两会【专题】聚焦2021甘肃两会【专题】甘肃省脱贫攻坚融媒展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