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气候变化对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和对策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等思想观念成为共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国家发展整体观念的转变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新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不仅是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要求,表明我国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形成从源头推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根本转型的倒逼机制。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也是推进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 1.项目总概:主要阐释本次气候变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说明专题的总体研究思路。 2.现状分析:回顾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城市发展、碳排放和韧性城市建设成果。 3.气候变化趋势研究: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重点分析未来成都气候变化趋势,形成成都碳达峰的趋势分析,明确未来成都潜在高温、洪涝等气候风险空间分布。 4.问题与挑战:从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出发,结合成都市现状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明确城市发展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对策及建议:坚持以汇定源,明确发展目标,围绕减缓和适应两大维度,从土地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市政设施、能源结构、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降低碳排放并增强碳汇,制定碳中和路径策略。 | 合同签订后,30个工作日内提供初步成果, 60个工作日完成专家审查并提交通过专家审查的最终成果。 | (1)编制要求: 1.加强与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对接,落实国家和省规划总体要求,并和其他相关规划有效衔接。 2.研究要立足成都市的基础,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发展要求,并同时注重规划的前瞻、战略和宏观特性。 3.研究要突出开放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协调性,特别要注意措施的可实施性,做到目标科学、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措施可行。 4.研究要做好基础资料调研和收集工作。对所采用的基础性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和分析,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规划方案编制质量。 5.编制 “十四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气候专章,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求真务实为导向,广泛深入开展前期研究和实地调查,精准总结全市气候工作的成效、问题和突出短板,明确“十四五”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构建契合实际、导向鲜明、科学可行的规划体系,科学引领“十四五”空间规划气候相关工作。 6.研究报告应做到文字流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数据详实可靠、图表规范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