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农,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光合作用与光电效应,一组分别来自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以其为主要原理衍生出的产业层面上,有了一种新奇的碰撞和结合――光伏农业,即在一块土地上同时实现太阳能发电与高效设施农业生产。
光伏发电为何,以及如何与农业走到一起?“农业+光伏”后,农业会变成什么模样,光伏发电又会走向何方?
全新一代农光互补:“三产融合”
去年,中城银信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梅河口中城银信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梅河口中城银信)正式获得吉林省能源局光伏发电指标,这意味着梅河口中城银信将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建立规模达25兆瓦(2.5万千瓦)光伏发电站(1Mw=1000kw,1kw=1000W,1Mw=1000000w),总投资额约达4.5~5亿元(包含林光互补、牧光互补、有机畜牧养殖与产品加工等项目),该项目将全面推动农牧业及清洁能源产业的跨界融合,结合农业、畜牧业、旅游观光开展多种“光伏+”应用。
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各类光伏项目,在光伏业内被统称为“光伏农业”。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目前的实践探索中,光伏与农业的“嫁接”都已被论证和印证是一次前景广阔的产业融合。
梅河口中城银信的“三产融合”示范基地于去年开始推进工程建设:一片经过改造的土地上,搭建光伏发电设备,同时光伏设备下还能够开展养殖种植作业。据悉,该项目共占面积1580亩,将建设25MW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为:林光互补15MW、牧光互补10MW,未来3有望达到200MW;牧业养殖投资1亿元,饲养繁育牛(公司+农户)达到10000头、繁育驴(公司+农户)10000头、生态鸡20000只;此外还将投资种植蓝莓150亩,榛子200亩;投资20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车间;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产5万吨小分子活性生物菌秸秆膨化饲料加工车间;另有5000万元用于建设年加工能力1万吨农畜产品加工厂。
关于建筑材料技术则采用现在最高科技的“准3D定制装配式保温建材技术”,通过新型墙体板材和施工工艺,能达到节能70%以上、节水80%以上、节时70%以上,节水泥90%以上,节人工60%以上,增加10%的使用空间,从养殖成本的源头做到真正的节能。
“从长远来看,发展光伏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看,光伏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目前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目前,如林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棚内种菜、棚顶发电”的光伏农业大棚等,已在多地投入应用。
农业+光伏:为土地增值为农民增收为扶贫助力
产业的融合,或许能幸运地得到“1+1>2”的结果,但同样存在“1+1<2”,甚至“1+1<1”的可能。农业“嫁接”光伏,又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农为国本。对任何关系到农业,尤其是农地和农民利益的探索,都应采取最谨慎的态度来评价它。光伏发电会不会与农业争地,与农民争利?
光伏企业作为主体经营光伏农业,更倾向于光伏,还是更看重农业,取决于二者的收益比较。现代农业经营的收益未必比光伏发电低。“光伏发电的收益取决于太阳能光伏板的铺设面积,相对而言较稳定;农业生产的收益则取决于经营和管理水平,选择适合光伏农业的产品,引进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那么农业收益将大于光伏收益。”
梅河口中城银信“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2017年单畜牧养殖方面将出栏牛5000头、驴5000头、鸡50000只。此外,在项目建设中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该项目将通过运营光伏电站、膨化秸秆饲料加工厂、农业大棚来充分吸纳就业人员,为当地百姓增加大量就业机会;项目建成后,还将从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收入提取1分钱/度用于补贴无劳动能力、患有疾病的居民。
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农民致富、突破光伏产业发展瓶颈、实现清洁能源革命……所有的一切都要基于一个前提:光伏与农业深度、有机地结合。从这点来说,梅河口中城银信“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值得期待!
|
友情链接 |
申请友情链接:service#cpeee.com |
|
| | | | | |
QQ在线:5131196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