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网讯 这几年来,一些知名的外资企业开始加速撤离中国。虽然安防行业暂时没有类似迹象,不过从安防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整体上来看,还是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利润一再下滑,人才的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记得2013年年底的安博会期间,在某次安防行业论坛上,时任安讯士中国区总裁的蒋洪涛先生,在业内第一次发出“安防外商的寒冬来了”的感慨。时间过去三年多了,而今蒋博士早已另谋高就,然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外商企业确实如其所言――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只是,当时是秋后的一种延续,现象还不是很明显,现在却真有了寒冬的味道。
一、漫长的冬天
在安防模拟时代,至今拥有六十年发展沉淀的派尔高曾是那个时代的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也是行业公认的王者;其后迈入网络时代,来自瑞典的安讯士继承其衣钵,成为网络视频解决方案方面的领跑者;而今走进智能时代,国内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实现弯道超车,占据着全球安防市场的头把交椅。
这一演进趋势,也是国内安防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实力竞争中,国内品牌大势崛起,“西强中弱”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1、市场占比下滑,利润下滑
从2010年至今,外资企业在中国安防市场前十位所占席位在不断减少,外商所占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下降。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安防市场对外商安防企业而言,俨然是一个漫长的冬天:在激烈的是市场竞争格局下,相关的外企风光不再,开始出现业绩停滞不前甚至是负增长;另外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而导致了在职员工每年常规的薪水涨幅大幅缩小。
贵(销售价格贵)”身份、售后服务上相对滞后,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一定程度上受损。从过去三年的产业资讯来看,一些品牌已经淡出了国内各大安防展会,相应的巡展活动以及广告投放预算也在大幅缩减。 <br />
<P> “高端的楼盘,甚至包括其中的别墅单元,安防系统已经很少会用到外资品牌,几乎都是国内的主流品牌。”现在由于开发商要考虑采购成本,再加上国内的一些品牌质量确实也还不错,所以对于住宅类的项目,甚至相对高端的商业项目,都会选择用国内的一些品牌的安防设备。 <P class=)